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法学论文 >

渎职犯罪主体的认定逻辑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9-06-29
所需金币10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180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渎职犯罪主体的认定逻辑的思考

[摘 要]尝试从逻辑规律的视角对渎职犯罪主体认定是界定该类型犯罪的重要环节。通过渎职犯罪主体认定的历史逻辑,发现犯罪主体认定的逻辑起点和未来方向;基于法律逻辑对刑法规范条文的内涵和外延做出明确界定,准确概括出犯罪主体的真实意思,并平衡规范冲突和填补规范漏洞;根据实践逻辑对渎职犯罪主体做出合目的性和正当性的理解,对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形式要件)和从事公务(实质要件)进行判定。
 [关键词] 渎职犯罪;主体认定;历史逻辑;法律逻辑;实践逻辑

逻辑一词包含有规律、推理等多种含义,文中所说的逻辑特指客观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包括客观事物自身演变的规律性和认识活动的规律性以及两种规律相互影响的规律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现象,无论是从立法到司法,还是从理论到实践,在渎职犯罪主体的认定上,也能发现犯罪主体自身的规律性作用。渎职犯罪的主体范围一直以来都是刑法学界的争议问题,由于渎职犯罪主体自身演变的多态性,刑法思想的多元性和司法实践的复杂性,给渎职犯罪主体的认定带来了难度。当然,认定不仅指司法上的认定活动,而且包含立法上的规定活动,是一个从理论研究到立法规定到司法适用的综合概念。基于以上考虑,应从历史的逻辑、法律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三个层面着眼,探讨渎职犯罪主体认定的一般规律,为立法提供逻辑选择,为司法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