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法学论文 >

公司减资中的债权人保护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2-07-21
所需金币30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280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公司减资中的债权人保护问题研究

摘 要


资本制度作为公司法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其中的一个子内容——公司减资,关乎到资本制度与公司治理制度,在公司治理过程中会产生资本的形成、变动、退出等方面,会对公司、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利益产生影响。但是现行《公司法》的减资规定过于粗糙且数量少,所以在缺乏成文法律的引导下,公司减资过程经常出现因公司违反法定减资程序进行减资,使得债权人利益得不到实现的问题。因此,本文从资本制度与公司减资的关系为出发点,探究我国减资制度的缺陷,并通过对域外减资制度的考擦,为我国公司减资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文章第一部分为资本制度与公司减资的关联性思考。第一节介绍了三大资本制度下减资内涵的区别,并以此为借鉴分析我国严格法定资本制与认缴制下减资内涵的不同。第二节分析了资本信用和资产信用对减资制度的影响。资本信用观念下,公司减资制度围绕着注册资本设置了一系列的严格程序;资产信用观念下,对公司减资制度提出了要建设相应后端配套制度。第三节提出了资本三原则对减资制度的新要求。资本维持原则要求出资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缴足出资,否则将承担补足出资的民事责任,并将公司资本信息在公司信息披露和会计报表中得以体现;资本不变原则强调债权人异议权利的同时,要区分形式减资与实质减资。
文章第二部分提出了公司减资中存在的债权人保护问题。第一节通过梳理我国《公司法》成长经历,分析每次修订背后反映的价值取舍,以此提出我国减资制度应当重新度量公平与效率的天平,实现经济发展、公司经营与债权人保护平衡的目标。第二节介绍了我国公司减资制度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立法和司法现状。该部分涉及减资中债权人保护的立法现状与司法现状。其中立法主要集中在程序性规定,减资立法整体规定简单简陋;司法现状主要反映在减资未通知债权人、瑕疵减资效力认定模糊、股东为被告以及因缺乏相关法律而判决适用类推处理。第三节从各个制度分析我国公司减资制度存在债权人保护的具体问题。信息披露监管效果不理想、减资事由缺失与通知通知程序缺乏有效性、缺少减资救济制度和家中债权人受偿的不确定性为减资中债权人保护的主要问题。
文章第三部分为我国公司减资制度中债权人保护的立法模式选择。对世界上存在的三种主要资本制度模式下的减资模式通过比较研究法进行分析比较。以大陆法系国家为代表的严格债权人保护模式设定严格的保护程序和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在减资前需要通知债权人和进行公告,然后通过债权申报程序,积极保证债权人的异议权。偿债能力测试是指董事会通过决议将公司财产转移给股东时,通过设定一个财务标准线,要求公司减资后剩余资产不得低于该标准线,以保障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司法折中模式结合了两者的有点,加入司法机关审查确认减资。最后通过分析各个模式的优缺点,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减资立法应当在严格债权人保护模式上进行改善,逐步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和信用制度,适当引入域外先进的减资规定,最终形成符合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减资制度和公司资本制度,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形成一种平衡。
文章第四部分为我国公司减资中债权人保护的制度完善。第一节从信息监管方面提出了建议。信息披露监管应增加信息披露的内容、构建多平台信息公示体系和强化信息披露责任规制。第二节从公司减资具体规则方面提出了建议。减资类型应当区分形式减资与实质减资;将资本过剩或亏损严重列为减资法定事由;通知债权人程序也要区分形式减资与实质减资。第三,瑕疵减资中债权人救济体系的构建从减资效力、司法救济权利和瑕疵股东责任承担三部分予以考虑。

关键词:公司减资;资本制度;债权人保护;效率;交易安全


目录

摘 要 3

ABSTRACT 5

绪论 9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9

二、文献综述 9

三、主要研究方法 11

四、研究的不足 11

第一章 资本制度与公司减资的关联性思考 12

第一节 资本制度与公司减资的内涵 12

一、不同资本模式下的减资内涵 12

二、资本缴纳方式与减资的内涵 13

第二节 资本信用和资产信用下的公司减资制度 13

一、资本信用与减资的规范 13

二、资产信用与减资的规范 14

第三节 资本三原则下的公司减资制度 15

一、资本维持原则与公司减资 15

二、资本不变原则与公司减资 15

第二章公司减资中的债权人保护问题 16

第一节 我国公司立法的价值取向 16

第二节 我国公司减资中债权人保护的现状 17

一、债权人保护的立法现状 17

二、债权人保护的司法现状 17

第三节 我国公司减资中债权人保护存在的问题 19

一、信息披露监管效果不理想 19

二、减资事由缺失与通知程序缺乏有效性 19

三、减资救济制度的缺失与债权人受偿的不确定性 20

第三章 公司减资中债权人保护的立法模式选择 22

第一节 严格债权人保护模式 22

第二节 偿债能力测试模式 23

第三节 司法介入的折中模式 24

第四节 我国公司减资的立法模式选择 24

第四章 我国公司减资中债权人保护的制度完善 25

第一节 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 25

一 增加信息披露的内容 25

二 形成多平台信息公示体系 25

三 强化信息披露责任规制 26

第二节 公司减资规则的完善 26

一、区分减资类型 26

二、规定减资事由与条件 26

三、增设减资公示程序 27

第三节 瑕疵减资中债权人救济体系的构建 27

一、明确债权人同意为减资的生效要件 27

二、赋予债权人减资停止请求权与减资无效诉权 28

三、明确规定瑕疵减资股东的责任 29

结语 31

参考文献 32

致谢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