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对策研究 摘 要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以青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组织纷纷建立,以专业及兴趣为特长的各种青年社团大量涌现,尤其是按照不同需求和追求而成立的青年社会组织应运而生,他们都在一定的领域和范围内对青年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正逐步扩大。 与此同时,共青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虽然共青团已经初步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定位准确、功能齐全、作用显著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但是面对青年思想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也产生了诸如:当前青年参与共青团活动的热情降低;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影响面缩小;共青团对青年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弱等问题。共青团必须正视社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改变共青团整合青年的传统方式,重新审视自己与青年社会组织的关系,并思考如何在管理、服务中有效渗透、正确引导这些青年社会组织,通过凝聚青年组织达到整合该领域中青年的目的,从而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本文以共青团在开展青年社会组织有关工作的实际经验为基础,按照明确背景、寻找支撑、分析现状、找准问题、梳理方向五个步骤的研究思路展开,分别采用了文献法、问卷法以及访谈法三种方法,深入剖析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客观现状与现实困境,并在研究国外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运作路径,围绕转变职能定位、创新组织架构、深化机制改革和着力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求突破,以期为新时期共青团转型为适应时代和青年需求的现代社会组织献言献策。 关键词: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 目 录 引 言 1 第1章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2 1.1.1 研究背景 2 1.1.2 研究意义 3 1.2 文献综述 4 1.2.1 国外研究现状 4 1.2.2 国内研究现状 6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9 1.3.1 研究思路 9 1.3.2 研究方法 9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1 2.1 相关概念界定 11 2.1.1 共青团 11 2.1.2 枢纽型组织 11 2.1.3 社会组织 11 2.1.4 青年社会组织 11 2.1.5 青年自组织 12 2.2 理论基础 12 2.2.1 公民治理理论 12 2.2.2 公共管理理论 12 2.2.3 法团主义理论 13 第3章 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4 3.1 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现状 14 3.1.1 共青团发展现状 14 3.1.2 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15 3.1.3 青年社会组织运行现状 17 3.1.4 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的关系现状 21 3.2 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主要问题 21 3.2.1 对职能转变认识不清 21 3.2.2 原有管理体制僵化 22 3.2.3 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缓慢 22 3.2.4 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互动不充分 23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3 3.3.1 共青团的双重身份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存在张力 23 3.3.2 共青团组织在工作运行上缺乏创新 24 3.3.3 青年社会组织缺乏良性的外部生长环境 24 3.3.4 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缺乏共生发展的利益机制 25 第4章 国外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经验借鉴 27 4.1 国外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概况 27 4.2 国外青年社会组织的经验启示 28 4.2.1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趋向加强 28 4.2.2 新型政府管理的需要 28 4.2.3 第三部门参与政策的制度化 29 第5章 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对策分析 30 5.1 转变职能定位为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引领思想方向 30 5.1.1 重塑价值理念增强共青团生命力 30 5.1.2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共青团的政治属性 31 5.1.3 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共青团的社会管理属性 31 5.2 创新组织架构为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优化外部环境 32 5.2.1 设立青年事务委员会 32 5.2.2 改革共青团组织人事管理制度 33 5.2.3 培育团属社会组织人才 34 5.3 深化机制改革为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提供体制保障 35 5.3.1 构建青年社会组织的评估机制 35 5.3.2 建设青年社会组织的激励体系 36 5.3.3 搭建青年社会组织的互动平台 37 5.4 着力制度创新为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奠定政策基础 37 5.4.1 优化青年组织孵化制度协助组织有序成长 38 5.3.2 健全公共服务购买制度完善培育扶持系统 38 5.3.3 夯实组织日常管理制度强化主体能力建设 39 结 论 40 目 录 参 考 文 献 41 附 录 45 致 谢 60 |
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