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随着信息的蓬勃发展,网络这一媒介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变革,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目前网络这一国际公认的“第四媒体”已逐渐确立起了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的社会媒介。具体而言,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力首先表现在:网络为大众提供了全新的交流和互动平台;其次,网络改变了信息的交流方式,使非组织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再次,网络带来的时空性影响为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最后,网络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网络信息的公开,如何有效的管理和引导网络信息成为政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突发事件是指影响范围广大,或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而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网民在互联网空间上对突发事件持有的负面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总和。网络负面情绪的特性提高了突发事件传播的速度,扩大了其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随着网络的发展、国家对突发事件网络情绪风险的重视,如何正确、合理地对网络负面情绪风险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可实施的评估指标成为评估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风险的有力武器。 本文在阐述了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已有参考文献的梳理,得出目前已有评估体系的类别及主要方法。根据网络负面情绪的快速传播性、情景依赖性、多级衍生性及群体极化性这四个特性,分析出了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的内在演变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德尔菲法这一主观评价的方法,选取了情绪主体、情绪客体、网络负面情绪类型、情绪扩散度四个维度的指标,本着科学性与可靠性、可操作性和独立性与全面性的原则,构建了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本论文对网络舆情中的隐性构成要素——网络负面情绪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当前频发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背景,采用理论和实证主义相结合的动态研究范式,从多角度构建网络负面情绪指标体系,同时,本文借鉴了已有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评价法综合得出了每一情绪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了每一底层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为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危机的评估提供了可量化的指标体系。 同时本文在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指标体系之后,基于情感计算设计了网络负面情绪危机预警模型,通过对网络文本的信息抓取计算了突发事件网络文本中的情感值,通过计算情感值可以综合评定某一特定事件所处的预警等级,从而为我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效地引导和管理网络负面情绪危机提供依据。 最终,本文选取了“重庆公交坠江”事件,通过对新浪微博这一媒介的网络负面情绪分析,验证了该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现有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加入了微博这一目前较为活跃的网络媒介,并将衡量网络负面情绪的关键权重予以计算和实例分析,从而给出了较为全面、科学、合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本文不仅在情绪指标的设定、网络文本信息抓取,网络负面情绪预警模型等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前沿性,而且对于合理监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网民情绪因素具有较好的现实指导价值。 本文研究的难点和不足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涉及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因此对突发事件网络情绪安全的理解、分析和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其次,由于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整体性的研究,其中涉及的非定量指标较多,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大多参考了专家给出了评判标准,这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准确性提出了一定的质疑;再次,在对评估指标体系的验证中,由于统计数据软件工具的缺乏,只选取了新浪微博这一家媒体进行验证,在权威性上有一定的欠缺。 针对本文的局限和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的探索和突破。首先,进一步的量化指标体系。虽然本文采用的德尔菲法较好地处理了定性指标的量化问题,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评估指标的构建必定会有更高的要求。对该模型的改进和完善,有助于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更完备;其次,对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风险评估体系指标的选取方式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本文主要是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增加了微博这一影响因素,但并没有给出新的分类方法和指标选取维度。未来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的复杂性和多变形必然会对评估指标的选取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突发事件 网络负面情绪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负面情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更新时间: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