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法学论文 >

未遂教唆可罚性之辨析

更新时间:2022-07-15
所需金币300 [1金币=1元] 资料包括:原始论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咨询
文档格式:doc/docx 全文字数:34000 ↓↓立即下载全文 **温馨提示**
以下仅列出文章摘要、目录等部分内容,如需获取完整论文资料,或原创定制、长期合作,请随时联系。
微信QQ:31205021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 扫一扫
未遂教唆可罚性之辨析

摘要


未遂教唆在刑法理论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尤其是在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刑法理论界,早已有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只是其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至今仍处于争论不休的状态中,比如未遂教唆的概念以及未遂教唆的可罚性问题,虽然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学说来证明其可罚亦或不可罚,但由于这些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导致该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解决。随着现实中有关未遂教唆的案例愈发常见,其可罚与否的问题也有必要予以明确,以指导司法实践。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是引言,在阐明未遂教唆的概念的基础上,对于未遂教唆是否可罚问题的现存不同学说进行简要的介绍;其次是对未遂教唆的分类以及成立条件进行梳理,明晰未遂教唆内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办法;第三部分以归纳总结未遂教唆的可罚性问题在当前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现状为出发点,通过介绍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以及我国有关未遂教唆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发现在立法上,大部分国家(地区)对未遂教唆的相关问题都采取回避态度,而在司法实践中,不管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总体上都偏向于不可罚。我国刑法在未遂教唆问题上暂时也是处于空白状态,实务中也大多不予处罚;因此,本文拟在第四部分通过不同的视角对未遂教唆是否可罚进行讨论,根据共犯处罚根据内部所存在的诸多学说以及在未遂教唆场合下对教唆故意的认定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未遂教唆不具有可罚性。无论是站在在共犯从属性说的立场上还是站在独立性说的立场上,都能得出未遂教唆不可罚的结论,虽然二者在刑法理念和论证思路上存在根本差异;最后笔者将对结合《刑法》的规定,在单一正犯的体系下论述未遂教唆不可罚的支撑理由,并对未遂教唆情况下产生既遂结果如何处理给出意见。

关键词:未遂教唆 教唆故意 共犯处罚根据


目录

一、问题的引出 5

二、未遂教唆的分类及成立条件 7

(一)未遂教唆的分类 7

(二)未遂教唆的成立条件 9

三、未遂教唆的立法规定及司法状况 13

(一)大陆法系对未遂教唆的立法规定及司法实践 13

(二)英美法系对未遂教唆的立法规定及司法实践 14

(三)我国对未遂教唆的立法规定及司法实践 16

四、不同视角下的未遂教唆可罚性分析 17

(一)共犯处罚根据下未遂教唆的可罚性的讨论 17

1.责任共犯论 17

2.不法共犯论 18

3.因果共犯论 20

(二)共犯从属性理论下未遂教唆的可罚性的讨论 23

(三)教唆故意角度下未遂教唆的可罚性的讨论 25

五、未遂教唆可罚性的展开讨论 30

(一)结合我国《刑法》规定分析未遂教唆的可罚性 30

(二)单一正犯体系下未遂教唆不可罚的依据 32

(三)未遂教唆引起被教唆者犯罪既遂的情况处理 33

参考文献 36